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莫振高事迹观后感
观后感不是一份形式的聚合而是学术和感性的碰撞,观后感就是自己所看内容中得出来的感受,有哪些能当做范文来使用的优秀作品名观后感呢?您是否对“莫振高事迹观后感”感兴趣呢请看下文介绍,可以考虑一下哦或许会有创新的点子!
莫振高事迹观后感 篇13月9日,广西都安高中校长莫振高因病离世。
悲伤瞬间爆发,蔓延到媒体、网络和微信朋友圈。不到一天,都安县的花圈全部售罄。15日早晨,数千人从全国各地赶来送他最后一程。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哈佛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以各种方式向他致敬。
当我看到这个消息时,我很好奇。这是什么样的校长?他的离世竟然让这么多人为他送行!我赶紧上网查了一下莫振高校长生前的先进事迹。
通过浏览网站了解莫振高校长的事迹,我有很多想法。莫老师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多么朴实的一句话,但是又是那样的铿锵有力。
的确,没有爱怎么可能会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石,爱是教育的源泉。对这个“爱” 的解读,我想到了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个是老师对学生们的爱。作为一名教师,当他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孩子的爱时,那么他对孩子的期望也是现实的,不是盲目追求成绩,而是关心每个学生的发展。一个老师只有真真正正的爱他的学生,他才会不遗余力的倾尽毕生所学,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因为,他更希望他的学生,他的孩子们有真正的学问,掌握真正的本领,而不是那些似懂非懂的理论。另一个爱,是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爱。教育作为一项职业,它有它的职业要求,所谓“干一行爱一行”,我想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是因为他爱教育,其次是因为他有很好的知识底蕴实施教育。
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通过对莫言事迹的研究,我们也客观地反思了自迹的问题。幸运的是,和莫老师一样,我们用爱来教育,但我们所做的远远不够。
作为年轻的教师,我们有教育的观念和对孩子的期望。可是,对教育的耐心缺少了一点点。虽然有爱,但是爱的还没有莫老师那样的深刻。
莫先生是我们教育道路上的榜样。我们要向莫老师学习爱的教育精神,关爱每一个学生,帮助每一个孩子成长!
(二)莫振高,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校长,学生亲切的称之为“校长爸爸”.他在从教30多年来,以“帮助一个贫困生,就是帮助一个家庭”的人格魅力,资助300多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以仁爱的方式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不渝,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用辛勤、汗水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和一个教育
查看更多>>我们欣赏到了优秀作品,令人赞叹,观看作品时总会因一些感触颇多的情节而心有所悟。 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总结出作品的主要内容,写观后感是体现我们自主学习探究世界的一种方式。作品名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励志的句子为各位收集并分享了“莫振高观后感”,我们诚挚邀请您来领略本页的魅力!
莫振高观后感 篇1莫振高,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中校长。一个普通的校长,一生只坚守一件事,搬家一座城市。
生前,他用微薄的工资帮助近300名贫困学生顺利进入大学。10年“化缘”3000多万元帮助近2万名贫困学子圆大学梦。在他的启发下,一代又一代的瑶乡山区孩子走出大山,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了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他,是大瑶山中筑梦人,是瑶乡师生的“化缘校长”.
在他身后,一公里的队伍里,上千名学生从全国各地赶来送他最后一程,465个花圈,就连县里的花圈也断货了。去世当晚,4600多名在校学生自发举行“停电”仪式,数十间教室同时熄灯,时间长达3分钟,他们这样做只是为莫校长默哀。校友群、朋友圈、网络论坛,怀念、追忆如潮……他,是瑶乡学子的“校长爸爸”.
普通高中校长莫振高生前曾多次获得官职荣誉,但对他来说,身后学生的悲痛浪潮或许是至高无上的荣耀。
2015年3月15日上午,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县城。数千人自发前来,人们抹着眼泪,送别离世的都安瑶族自治县高中校长莫振高。
一双拖鞋七年,工资微薄,却供养着近300名贫困学生
1954年11月12日,莫振高出生在都安县高岭镇加全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72年高中毕业后,在高岭初级中学任民办教师,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广西民族大学中文系学习。1978年毕业后分配到都安高中任教。
1979年任段中学团委书记,1996年起任段中学校长。
出身贫寒的莫振高经常说,贫穷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它可以锻造一个人的品格,可以锻造一个人的毅力。
莫振高的家位于都安中学后面,是一栋普通的住宅楼。他的家,装修很简单,记者没有看到一件值钱的家具,有些家具看起来很旧。他的卧室简只是灰白两色,有一张简陋的床,面着床边,有一个20世纪80年代的木柜,柜门已经损坏。
记者在莫校长家二楼的墙角看到了一双黄里透黑的塑料拖鞋,上面写着“2008”几个字。这是莫言**在北京奥运会上买的。这双鞋质量很好。他在家穿了七年了。不过,这双鞋已经从黄色变成黑色了。
在一楼的厨房里,一个用了多年的又
查看更多>>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撰写观后感呢?当我们观看影片时,可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想法。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将这些想法和见解写入观后感中。撰写观后感时需要深入思考,才能真正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再次感谢您阅读,励志的句子编辑推荐您接下来浏览一下“刘伟事迹观后感”。所有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刘伟事迹观后感 篇1在一个村庄里,有一个没有双臂的孩子。在那个贫穷的家庭里,他过着生死攸关的生活。可是这并没压下他永不后退的精神和鸿鹄之志,没有打垮他当一名出色运动员的远大目标,他就是众所周知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残疾人刘伟。
刘伟从小没有双手,靠双脚吃饭、写字和干活,可他没有被自己是残疾人的痛苦缠绕终生。他抱着成为运动员的目标去参加游泳比赛,经过无数的磨练,刘伟终于取得了对他来说最值得骄傲的金牌,并一次又一次地取得了冠军。“功夫不负有心人”,刘伟终于被残疾人奥运会游泳队录取了。
但就在奥运会前几天,命运给刘伟开了个大玩笑。他得了怪病,不能做剧烈运动。就这样,残酷的命运为刘伟画上了不完整的句号,残酷的现实剥夺了他的事业。
然而,刘伟的雄心壮志并没有被打破,他已经打开了弹钢琴的大门。但一开始,我遇到了麻烦——我的脚指没有手指灵活,我无法将它们分开。他只能用三个脚趾玩。经过多年的艰苦训练,他已经用脚达到了7级。
每一个音符,每一首乐曲,都是他孜孜不倦的努力,都是他多年功绩的积淀。
顽强的意志成为刘伟梦想飞翔的**翅膀。我们有双手双脚,要比刘伟幸福的多。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时间大把大把的浪费掉,要立下远大的志向。
只要定下目标,就要努力工作,即使遇到挫折也不要放弃。我们应该学****的精神,努力工作,永不放弃。
刘伟事迹观后感 篇2东苑学校七(3)班杨雪峰
“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的活着。
能说出这样话的人,必定是体会了什么是“活着”。“断臂钢琴家”刘伟,用他那“隐形的翅膀”,诠释了活着的意义。
刘伟失去了双臂,但是充满了梦想。命运不让他自由飞翔,他就给自己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看完刘伟的故事我不禁心头一震,刘伟虽身为残疾人,但他身残志不残,用坚强的毅力克服了许多连我们这些正常人都无法克服的困难。
难道我们就要这样平平庸庸的走下去吗?
难道我们就不能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奇迹吗?
“断臂钢琴家”刘伟,只因为小时候玩耍,不慎触电,导致双臂残疾,但他身残志不残,
查看更多>>在有了自己独特的思考之后,我们可以将这些思考写成一篇观后感。观后感是我们对于所看到的事物进行思考和总结的过程。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精髓,并与其产生更紧密的联系。若对于某些作品的观后感一筹莫展,我推荐大家阅读《黄旭华事迹观后感》这篇文章。对我来说,这篇文章非常值得分享,同时也欢迎大家来到我的世界,一起享受阅读给予我们的乐趣吧!
黄旭华事迹观后感【篇1】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事迹】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主席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那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旭华个人简介:
黄旭华,男,原籍广东省揭东县玉湖镇新寮村,1926年3月出生于海丰田调镇。初中肄业于聿怀中学(抗日战争时聿怀中学搬迁揭阳五经富)。解放前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从事过民用船舶和战斗舰艇的研究设计工作。1958年党中央批准聂荣臻元帅关于研制核潜艇的报告,即参与并领导核潜艇研究设计
查看更多>>